东北网12月19日电眼下,广州市私下收药行当十分活跃。如何收药?价格多少?谁来收药?为何卖药?药品流向何处?引起许多市民关注。近日《广州日报》记者两次和药品倒爷打过交道的经历,解开了这些疑团。
12月9日,记者到哈市第一医院看病,走在市一院门口处,两名卖瓜子的中年妇女拽了记者一下,然后塞到记者手中一个电话号码,对着记者耳朵小声说:“大姐,家中有药么?可以高价收购。”看记者感兴趣,她立即说:“明天你把药品带来,早上9点,我在这里准时等你。”
第二天上午9点,记者带着从父母家抽屉里翻到的半塑料袋闲置药品,来到约好的地点。一男一女早已等在那里。经卖瓜子妇女给接上头后,两人把记者领到第一副食品商店营业室的角落,一人放哨,一人开始看药、谈价格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他们收药的范围极宽,注射的、口服的、外用的、过期的、不过期的、开盖不开盖的,全都要。其中,消炎药、感冒药、降压药、心脑血管这类药的价格相对高些,是市场销售价格的30%—60%,而治疗脱敏、痔疮、皮肤等不常用的药价格极其便宜,是销售价格的5%—20%。一支销售7元的头孢曲松收购价2.50元;一盒在药店卖9元的感康,收购价5元;一盒药店卖11元的利君沙,收购价6元;一盒6元5角的六味地黄丸收购价2元;7元一盒的三金片收购价1.50元……
两个收药人穿的衣服很厚,像是外来打工人员,听说话口气是夫妻,对市场药品行情也不太了解,有的药品销售价格还拿不准,两人就不停地轮番到附近新药特药商店看销售价格。半塑料袋药品(12种药,价值100多元)共给了记者52元。
分手时,两人又热情地送记者过马路直到市政府广场,并提供了手机联系电话,一再嘱咐有药随时随地打电话,可以登门服务。记者和他们交谈,得知两人都是呼兰农民,看别人收药挣钱,于是农闲不猫冬,也骑摩托车到各医院门前蹲坑,找患者收药,当然还要给卖瓜子的介绍人提成。收来药品的去处,是家乡乡村私人诊所。农民实在,认为药品过期几天不算事,只要价格便宜就行。开了盖的、过了期的药片,诊所就按片数着零卖。眼下,感冒药、气管炎药、心脑血管药在农村是热门,收多少都压不下。
12月15日中午,记者又到广州医大二院,无意中看到每个厕所门上都写有“高价收药”的两个电话号码,一个是小灵通号码,一个是手机号。记者留心记下两个电话号,随即打电话联系,说有一批药品要出手。接电话的一男一女两个人也是夫妻,他们说离医大二院挺远,约定记者一个小时后与他们在南岗西大直街海燕大酒店门前见面,接头标志是,一个戴紫色绒帽,一个夹黑色皮包。
下午两点,记者在海燕大酒店一楼大厅准时和收药夫妻见了面。他们是打车来的,看上去和上一个收药人不一样,衣着打扮很时髦,女的穿裘皮,男的穿皮大衣,像个小老板。而且使用电子记事本,对进口、国产药品的产地、批号,市场行情很精通。嘴也很甜,一口一个“大姨”地叫着。当他们对记者的年龄、衣着、谈吐反复分析测试后,认定记者确实只是一个人来的,是诚心诚意为卖药而来,不是新闻记者、医药监理来摸底的。便彻底打消顾虑,开始正规谈药。
和市第一医院门前收药夫妻不一样,这两人收药的标准、档次很高,对记者带来的降压药、钙片、救心丸、冠心苏合丸根本不看。开封的、过期的、即将过期的、包装盒脏些的、没有药品说明书的、不是正规厂家出品的,也一律不在他们收购范围之内。俩人强调:专门收购新药特药、进口药、消炎药,高档降压药、价格贵的心脑血管药。收购价格不低,是药品销售价格的50%—70%。如34元一盒的降压药波依定,收购价高达20元;41元的降压药代文,收购价22元。据交谈,他们俩都干过个体售药,有一定的销售圈子。药品去处是哈市和县城的小药店,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药,包装整齐,收上去都能立即摆上柜台,和正规渠道批发来的药品没任何区别。但因低于市场批发价格,能获得更多利润。
记者答应过些天送药,顺便聊着问:“如今,取消公费医疗,医保本上的钱有限,工资收入都不高,有谁还有这么好的药来卖?”男老板说:“你想不到,大有人在。目前,一些患者治病心切,一切听医生的,大医院医生手大,一开药就是三五盒,以至十盒八盒(一盒也就是7片药)。有的是患者吃一盒就好了,有的是患者吃一次有诸多副作用,剩下的药医院又不给退,长期闲置。还有的是患者听药店推销员热心推荐,一次购买几个疗程的,结果吃了不管用或者有其他副作用,就不再继续吃了,这就火了收药生意,许多人上赶着来找我们,每天生意都挺忙。”
收药夫妻还特地补充说:“只要不收过期的药,不收无厂家的劣质药,就不犯法。收药的行当,进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,大小医院门前都有,各有各的收药医院范围和领域,一般老主道,给的价格相对高些,为的是拉个主道,下次再做生意。”临分手时,他们又嘱咐记者:“干这行不容易,有人不理解,经常来管来罚。逼得我们经常变换收药手段和联系电话,到换时我们会及时把联系方法写到医院厕所门上。”并让记者别忘记把这一重要信息传递给身边患者。